媒體之聲
[新華社]十級狂風中點燃一根蠟燭——中國工程師自主研發重型燃機
“這個點火試驗到底有多難呢?打個比方吧,就像在十級狂風中去點燃一根蠟燭。”趙世全說。
2019年9月27日,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機點火成功
東方汽輪機歷時10年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機去年9月點火成功。重型燃機是發電和驅動領域的核心設備,設計和制造難度極大,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,被譽為裝備制造業“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“中國引進重型燃機,只要一談到技術轉讓,國外企業都是一口拒絕,這是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的關鍵核心技術。”趙世全說。長期以來,只有美國、日本、德國等少數國家能夠自主研發重型燃機。中國企業用起來不僅貴,還充滿變數。如果因為某些原因,國外“斷供”了,國內“買不到”核心部件,電廠就只能“癱瘓”。
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中國在水電、火電,甚至核電、風電的許多技術領域,都從“跟跑”逐漸變為“領跑”。但是,在重型燃機領域,中國依舊落后。
“中國還沒有完全自主研發的重型燃機投用,這也是中國發電裝備領域國產化的最后一塊硬骨頭。”趙世全說。
50MW重型燃機整機實驗廠房
中國工程師一直在奮力追趕。20世紀70年代,東方汽輪機啟動研制30萬千瓦蒸汽輪機,終于在1983年研制出首臺設備,這打牢了技術和人才基礎。21世紀初,東方汽輪機與日本三菱合作生產重型燃機,但是技術引進僅限于冷端部件,核心的熱端高溫部件制造技術,外方拒絕轉讓。“重型燃機的熱端部件平均運行20000小時就得更換。一邊是高昂的費用,一邊是卡脖子問題,我們有責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讓中國自己的F級燃機早日問世。”東方汽輪機副總經理方宇說。
2006年,西安交通大學王鐵軍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,組織并承擔了中國第一個重型燃機國家973計劃項目,以F級重型燃機制造為背景,重點研究高溫透平葉片的氣膜冷卻機理、熱障涂層技術等一系列問題。
2009年,東方汽輪機開始組建科研團隊,啟動研制F級50兆瓦重型燃機。“很多工程師報名,說一定要來參與項目的研發制造。他們一干就是十年。”趙世全說。
東方汽輪機全面參與了重型燃機國家973項目。學校和企業共建研究平臺,攻克相關的卡脖子技術、關鍵核心技術。
“點火成功,標志著原型機進入廠內整機試驗階段。”趙世全說,目前這一重型燃機正在完成優化和驗證任務,計劃于今年9月達到整機滿負荷,2021年7月完成電站試驗機制造,不久的將來會廣泛應用于航空、艦船和機車動力、管道增壓、發電等領域。